小異常、大隱患——貴醫附院開展復雜性尿道下裂手術
近日,14歲患者小陳(化名)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貴醫附院”)泌尿外科就診。
家人介紹,小陳4歲時偶然發現自己尿道開口與眾不同,小便時尿液未能從龜頭尿道開口處流出。而這一癥狀是由于尿道口開口位于冠狀溝下方陰莖干上,而不是正常龜頭的尖端造成的。
經當地醫院檢查,小陳被診斷為“尿道下裂”,醫生建議到上級醫院手術治療。但因家長認為當時并無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癥狀,并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于是未予積極治療。
隨著年齡增長,小陳身體開始生長發育、心智逐漸成熟,本人越來越關注自身“私處”的美觀和健康。然而,私處發育的異常不僅給小陳造成了極大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家長也慢慢開始重視,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聽完小陳及家屬自述,貴醫附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彥鋒,副主任醫師楊建軍、李濤結合臨床特征和體格檢查,綜合診斷其為“尿道下裂”(陰莖體型)。為完美恢復小陳陰莖和尿道外形,專家們精心實施了“陰莖腹側帶蒂舌形翻轉皮瓣尿道遠端及尿道口成形術”。
通過40分鐘的手術,以及術后抗炎、換藥、留置尿管等處理后,小陳術后6小時就恢復了進食。術后次日,他能下床活動;10天后拔出尿管,醫生發現手術區域外形美觀,尿道口塑形于正常尿道開口處,傷口I期愈合,恢復良好、排尿正常,種種跡象表明手術非常成功。
“家人終于能理解我的痛苦了,手術做完效果這么好,我整個人都輕松了,再也不害怕去廁所了。”小陳激動地說,要是小時候能早點手術,自己就不會痛苦10余年之久了。
李彥鋒表示,從文獻統計看,每300個男孩中就有1個可能患“尿道下裂”,發病率高達3.2‰。該病癥是由于尿道遠端發育不全,尿生殖溝沒有自后向前閉合造成尿道口達不到正常位置所導致的陰莖畸形。
李彥鋒進一步解釋,根據嚴重程度,尿道下裂可分為冠狀溝型、陰莖體型、陰莖陰囊型及會陰型等,常引起陰莖下彎畸形,導致患者只能蹲位排尿,有異于其他站立式排尿的男性,而排尿方式的改變,將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及青春發育期的男性常會為此強烈自卑甚至引起抑郁。
“成年期尿道下裂常因嚴重彎曲畸形導致無法正常性生活。此外,尿道下裂還能引起尿道結石、膀胱結石、反復尿路感染等。”李彥鋒表示,一般認為尿道下裂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根據小兒3歲內陰莖增長幅度很小,且早期治療可減少患兒心理負擔,建議手術一般應在3歲內完成。(李彥鋒、李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